做对5件事,当个好命人!比起要什麽就有什麽,那种不想要,就帅气说「不」的人才叫幸福

我很喜欢这四个字的涵义,它代表着一种从容的态度,过着「能胜任、有选择」的生活,感觉比赚大钱更让人向往。

能不能达到「游刃有余」的境界,用两个指标可以判断:当你的「能力」大於「慾望」,你的日子肯定可以过得游刃有余;如果你让「慾望」超过你的「能力」,就会有黔驴技穷的狼狈感。

这种「能力」和「慾望」的平衡,美国已经把它具体化成一种生活模式。

大约十年前,美国开始风行一种「FIRE运动」,我是在这几年才开始认真地研究它,我发现,FIRE运动的终极目标,和我理想中「游刃有余」的生活不谋而合。

FIRE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, Retire Early 这句话的缩写,字面上是「经济独立,提早退休」的意思。

但这里指的「提早退休」,并不是无所事事,而是可以不再受迫於经济的压力,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。

有多少钱,才叫经济独立?到什麽程度,才能提早退休呢?

没有计划性的消费模式,又不把理财投资当一回事,就算拚了命努力赚钱,这辈子也不可能有经济独立、提早退休的一天啊。

FIRE像是当头棒喝,给了我一个人生经营的新提案,让我有机会去实现「经济独立,提早退休」,成为一个「好命人」。

「我不满意现在的工作,觉得老板太机车、客户太龟毛,同事难相处,好想离职啊!」

「我好喜欢这份工作,它让我有成就感,但收入真的很少,该怎麽办?」

人生面临这些抉择的时候,穷人只能乖乖认命,有钱人也不一定能取舍,但「好命人」却可以有更多的余地,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。在穷人和有钱人之间,「好命人」才是最佳的生活状态。

理财,要先理心;心不定,财不聚。FIRE是一种生活实践,透过「理心」的过程,去检视、调整生活中的物慾,再经由正确的「理财」方式,用有纪律的长期投资收入,去换取人生的自由。

别以为这只是菁英们的运动,这群FIRE族来自各行各业,收入、学历也不相同,但他们都意识到,为钱工作是在贩卖灵魂、浪费生命。

他们不是要大家任性地马上辞掉工作,过着没有明天的享乐生活,而是试图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和投资方法,透过掌控个人的财务状况,买回最珍贵的资源――时间,拿回人生的选择权。

经济学有个名词叫「机会成本」,指的是在众多选项中,你只能选择其中之一,在那些被你舍弃的选项中,价值最高的那一个,当你选择了过度消费,你的机会成本就是你的生活。

如果可以把那些不必要的花费,转换成长期投资,直到这些投资的被动收入可以成为你的第二收入来源,这种把「物慾」转换成「幸福感」的模式,其实才是最划算的选择。

「FIRE运动」有两个核心工具:高储蓄、长期理财。

实现「高储蓄」有两种方法:降低物慾、增加收入,对於小资族来说,後者的难度比前者更高,所以我们先把重点放在降低物慾上,更能看到成效。

我自己曾经是个高物慾青年,现在已经练就成低物慾中年,这全拜刻意练习得来的成果。关於降低物慾,以下分享几个实际的做法:

定期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间

一定要养成定期打扫家里的习惯,每次的打扫整理,都当成是一次生活的验收。

藉由打扫的过程,检视自己家中的物品,哪些是必要,哪些就算丢了也不会影响你的生活,再把那些不必要的物品,换算出当初购买的金额、量化成新台币,就会特别有感:「原来钱就是这样丢掉的啊!」这种刻意提醒自己的做法,会帮助你在下次购物时,更加节制和理性。

你还要有「机会成本」的概念。你所买的每项物品,都在占据自己有限的生活空间。想想看,一坪几十万的房子拿来囤积几千块不必要的物品,这不叫奢侈浪费,什麽叫奢侈浪费呢?

把空间还给你自己,而不是让给无用之物。

当你把空间还给自己之後,会发现其实根本不需要买(租)更大的房子,而这些节省下来的金钱,也会成为创造主动收入、长期投资的资金。

每周给自己固定的零用钱

很多人为了购物优惠,申办各式各样的信用卡,还为这种行为发明了「小资省钱」这类好听的名词,用省钱的名目去包装消费行为,我一点都不太认同。哈罗,花钱就花钱,怎麽会叫省钱啦!

为了拿到红利、优惠,不自觉地增加消费,还洗脑自己「买越多、赚越多」,这种行为已经落入过度消费的陷阱。

我以前为了控制自己的支出,想出了一个方法:每周固定从提款机领出五张千元钞(金额请自行决定),当成这个星期的零用钱。

如果才过两天,就发现钱包的钞票「喷」得太快,就会提醒自己应该节省一点,要让自己可以撑过这个星期才行。把信用卡消费、行动支付转换成实体交易,这个方法非常有效,因为当你看到活生生的钞票本人,更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感,花钱时也会更加注意。

另外,美国曾经有份研究,以一百块的美元大钞和五张二十美元小钞为例,当你拿到五张二十美元的情况下,会更容易把钱花掉。

因为「我们把一大堆小钞票视为繁杂、不重要的现金,而把大钞视为特别的钱」,所以在花大钞时会比较谨慎,小钞则会比较没有节制。

别在第一时间决定消费

以前我常有「冲动购物」的行为,看到好看的衣服,会在第一时间下手,但常常买回家之後,才发现好像没那麽喜欢、没那麽适合,最後只穿几次,就被遗弃在衣橱里。

现在我学聪明了,看到喜欢的东西,绝不会在第一时间下手,我会「善意地欺骗自己」改天再来买吧!这种让自己踩煞车的做法,非常管用,可以让自己有缓冲的时间、恢复理性。通常到隔天就不想买了,甚至忘了这件事。

偶尔还会发生「意料之外」的购物,明明是要买A商品,但突然看到旁边的B产品在促销,而且金额也不痛不痒,就会顺手刷下去,结果买回来之後,全都变成无用之物。

这种看起来无害的小额消费,其实是财务管理最可怕的漏洞,这些就是原本你可以存下,却没存下的钱。一滴一滴漏着水的水龙头,时间久了,也能积出一桶水。

养成「不比较」的勇气

看到○○○去了高级的和牛餐厅打卡、看△△△买了新一季的CHANEL 包、□□□拿了最新款的苹果手机……,「自媒体时代」特别容易让人陷入虚荣比较的情绪。

比较心是一种正常反应,很难改变,所以我会屏蔽、删除一些可能会激起自己「比较心」的朋友、事物,先求眼不见为净,然後再给自己强大的心理建设。

人生并不是几个名牌包、一台进口车,就能评断高低。那些物品,都不是财富本身,当他们被人拿来炫耀的时候,都已经成了消耗品。所谓的「财富」应该是生生不息的,可以配股配息的股票、每年有不错报酬率的基金、可以稳定收租的房子,才叫做「财富」。

有句话说:「花钱和人炫耀的人,是最快让自己越来越没钱的蠢蛋!」这种蠢蛋,就留给别人去当吧,请你继续冰雪聪明地按着自己的节奏走。

发掘生活中真正的「幸福感」

用一流的资源,混成一流的人生,并不难,难的是用九流的资源,混成一流的人生。

不能含金汤匙出生,就自己找把勺子叼着。只要有追求极致的精神,即便混不成一流的人生,你的人生已经是一流了。

苹果创办人史蒂夫.贾伯斯(Steve Jobs),五十六岁时因为胰腺癌去世,他临终时留下了一段让人深思的文字――

「别人眼中,我的生活是成功的本质,但除了工作,我只有一点快乐。

这一刻,躺在床上,生病了,回想着我一生,意识到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,我拥有的一切认识和财富毫无意义。您可以雇用某人为您开汽车,为您赚钱――但您不能雇用某人为您携带疾病。一个人可以找到物质的东西,但丢失时却找不到一件事――生命的本质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,并且逐渐意识到手表的价值在三十到三千美元――两者都显示同一时间。无论我们携带的是价值三十美元还是三百美元的钱包,钱包里的钱都是一样的。无论我们驾驶的是价值十五万美元的汽车,还是价值三万美元的汽车,我们到达的目的地也相同。即时我们居住的房子是三百平方米或三千平方米,寂寞感是一样的。」

我们常常犯了「只看价格,不看价值」的错误,所以才会错失了太多的幸福。

太多的物慾,其实是在耗损你的生命,逼着你拿人生最值钱的东西(时间),去换取相对不重要的东西(金钱)。

我觉得,比起要什麽就有什麽的人,那种不想要,就可以帅气说「不」的人,才叫幸福啊。

点我加入幸福熟龄FB粉专,健康快乐每一天

(本文摘自《别在该理财的年纪,选择放弃》,博思智库出版,崴爷着)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