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谁人甘心做奴隶,合力争取咱自由」──台湾史上第一波现代农民运动

知识分子加入农民运动

1920 年代,出现了台湾史上第一波「现代农民运动」的高峰期。为什麽说是现代的农民运动呢?因为在此之前,台湾农村其实也常出现草根的抗争行动,例如 1912 年的林杞埔事件及 1915 年的噍吧哖事件等等,也算是广义的农民运动。但是因为这些行动没有熟悉现代国家体制的中间阶层介入,经常求助无门,只好以直接暴力作为抗争手段,最终代价往往也十分惨重。

 

而这些介入农民运动的「中间阶层」,就是组成台湾文化协会的士绅及知识人社群。当农民跟这些人合作之後,台湾才开始出现拥有明确诉求、组织教育、宣传动员以及具有国家体制意识的现代农民运动。

 

但 1920 年代中间阶层与农民为什麽会开始合作?

 

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後,全球卷起了「民族自决」浪潮,台湾的知识份子也兴起对「台湾共同体」的想像;中间阶层也开始跨越自身利益,勾画出「民族、阶级、女性」三大解放的启蒙思想。另外,左翼思想的传播也至关重要,许多知识人意识到台湾社会阶级之间的剥削情形非常严重,纷纷投身农工运动,造就了台湾左翼运动第一波高峰期。

 

 

 从甘蔗田开始的反抗

在农民的部份,最早团结抗争的,大多数都是种植甘蔗的农民。这是因为大环境的因素:1920 年代初期,日本学者矶永吉在台湾培育出了新的水稻品种「蓬莱米」後,日本纷纷跟台湾进口蓬莱米,致使台湾稻米价格越来越高。当稻价提高,原本种植甘蔗的蔗农就想跟进种植稻米,制糖会社就收不到甘蔗原料。於是会社只好以收回部份土地自营、加强对蔗农支配(贷款或契约)等方式,来确保原料供应。

 

在此情形下,小型的蔗农佃户就相对受到压迫。又由於糖业这种寡占的经营模式,让蔗农们有了共同「阶级敌人」,就容易形成抵抗的集体意识。

 

 

甘蔗咱种价咱开,公平交易才应该;
横逆抢人无讲价,将咱农民做奴隶。
嗨呦呦!啥人甘心做奴隶!
登记种蔗做农奴,苦在心头无处呼;
弱者只好手牵手,据理力争咱自由。
嗨呦呦!不达目的不罢休!—〈甘蔗歌〉

 

 在国际情势与台湾内部经济问题的双重影响之下,中间阶层开始和农民联合起来,对抗日本政府及制糖会社。如1924年,台湾文化协会成员与《台湾民报》的发行人黄呈聪,在彰化郡线西堡就开始尝试组织了「甘蔗耕作组合」,是为 1920 年代农民组织的先发,但可惜行动不了了之。

 

二林地区的蔗农也遇到了类似的状况。在 20 世纪初,由於日本人在海边种植防风林,原本二林受风砂影响的荒地,逐渐成为可耕地,於是许多资本家纷纷大举进入二林购地,例如辜显荣的大丰拓殖及日本的源成农场等等。1907 年的时候甚至发生源成农场大规模强制购地的事件。

 

後来源成农场将土地卖给盐水港与明治制糖会社,再加上板桥林家经营的林本源制糖会社,二林的糖业就由这 3 间企业所寡占,并且因为「原料采集区制度」的关系,蔗农贩售甘蔗时无从比价,只能任凭蔗田所在地的会社宰割。

 

林本源制糖株式会社股票。

 

到了 1924 年,二林庄长林炉与医生许学率领二林蔗农,向总督府陈情抗议,控诉林本源制糖会社的收购价太低,希望加发补给金,後来经过一番交涉後,蔗农们争取到1甲地5圆的临时补给金,使得农民们士气大振,认为团结起来对抗会社是有力量的。

 

之後,在二林医生,也是文协成员的李应章、士绅詹奕侯及刘崧甫等人协助下,农民开始积极培力、争取权益。他们开办「农村讲座」,邀请彰化石锡勳、北斗林伯廷等文协成员来二林演讲,获得农民们空前欢迎。李应章也创作生动易懂的〈甘蔗歌〉,教给农民来传唱,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。

 

李应章骑机车外诊的照片。

 

隔年,二林农民组成「二林蔗农组合」,李应章邀请文协成员,雾峰林献堂、清水杨肇嘉及彰化陈虚谷等人前来演讲,鼓励二林农民,据说当天人们聚集於二林车站热烈迎接林献堂,现场万人空巷、锣鼓喧天,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庙里在绕境或是做醮。

 

1925 年 10 月 22 日午後,林本源制糖会社邀集警察、带领临时工人进入蔗田,突袭强制采收甘蔗。农民们非常不满,也纠集百余人到现场阻止采收,与警察发生流血冲突。事件发生之後,93 名农民及组合干部遭到逮捕。虽然有日本劳农党的麻生久及布施辰治等人协助辩护,但最终李应章等 25 人,最终还是收到了「有罪」的判决。

 

刘崧甫在事件发生後第二天,遭警方逮捕,关押将近9个月,第二年保释回到家中,看到棺材及白幡才知道父亲与弟弟双双过世,哀恸欲绝;而李应章也是刑满出狱之後,才得知父亲早已去世,家里也曾遭大火烧毁,太过震惊以至於当场晕厥。这些农民运动的参与者,付出的代价可谓十分惨重。

 

1926 年 9 月 20 日发行的《台湾民报》第 122 号为二林事件公判号,内容说明了事件经过、农民组合与蔗农的争议,以及刊物本身对事件的评判。

 

人称「和仔仙」的彰化医生赖和,於 1925 年年底在《台湾民报》上刊登一首〈觉悟下的牺牲⸺寄二林事件的战友〉。赖和眼见二林的蔗农遭到制糖会社与警察无情镇压,许多农民遭到逮捕入狱,因此感到非常愤恨不平,只好寄寓於新诗当中:
 

 

我们只是一块行屍,
肥肥腻腻,留待与
虎狼鹰犬充饥!
唉,这觉悟的牺牲!
多麽难能、多麽光荣!
我听到了这回消息,
忽充满了满腹的愤怒不平,
无奈惨痛横逆的环境,
可不许尽情地痛哭一声,
只背着那眼睁睁的人们,
把我无男性眼泪偷滴!

 

 同年,由於高雄富商陈中和的新兴制糖会社强行收回佃农的土地,改作直营农场,教师简吉与农民赵石顺等人成立「凤山农民组合」,成功协助佃农们保留耕作权,此事件鼓舞了全台各地农民。於是简吉等人选在 1926 年 4 月 26 日,也就是二林蔗农组合成立周年的时候,进一步成立了全岛性的「台湾农民组合」,发动如「中坜抗租事件」等大规模不合作运动,共介入了 4 百多起的农村争议事件,全盛期农民组合有 27 个支部,2 万 4 千多名成员之多,光就 1927 年 12 月举办在台中的第一次全岛大会,就有 8 百多人到场参加。

 

不过就在此际,农民运动却急遽走向下坡,原因除了政府打压之外,关键点也在於基层组织与知识人社群之间的差异。当时这些新式知识人,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,认为全球处於资本主义第三期的状态,资本主义即将崩溃,因而充满行动的热情。然而理想虽然丰满,现实却充满挑战,基层的农民的考量多以生计出发,也担心参加运动会受到政府迫害,於是知识人与基层之间出现了目标上的断裂。

 

 

农民运动与共产主义

随着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,台湾的中间阶层内部也出现矛盾,台湾文化协会内部对於「民族自治」与「阶级解放」的路线出现分歧。

 

1927 年左派的连温卿、王敏川与自治派的林献堂、蔡培火决裂,左派取得文协领导权,继续进行农工阶级运动,中间偏左的蒋渭水出走另组「台湾民众党」与「台湾工友总联盟」,自治派蔡培火与林献堂等人则以「台湾地方自治联盟」继续运动。

1928 年 4 月,谢雪红与林木顺等人於上海成立「台湾共产党」,不久之後谢雪红返台,台湾农民组合的干部简吉与赵港等人立即与谢雪红商量结盟事宜。不过随着农组越来越倾向共产党,政治诉求越来越激进,官方的打压就更猛烈。

 

於是就在 1929 年 2 月 12 日,日本警察发动「二一二大检举」,一并搜捕了农组成员 3 百多人,简吉等人遭逮捕入狱,农民组合成为了非法团体,运动能量大为减弱。

 

简吉出狱後,与仅存的干部、文协的王敏川等人,组成「赤色救援会」,透过串连原本的农民会员网路,力图做出最後的抵抗。

 

最终,到了 1931 年的时候,农组正式与台湾共产党合作。但日本当时即将步上军国之路,决心铲除共产主义,於是同年 6 月对共产党及农民组合进行清剿,赵港遭判 12 年徒刑,简吉也遭判刑 10 年徒刑,台湾农民组合被迫解散,自 1920 年代中期以来的台湾第一波农民运动浪潮,也就此终结。

 

观台湾第51期(2021.10):起造新世界

《观・台湾》第 51 期《起造新世界》为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发行之季刊,全台各地实体书店均有贩售,线上购买点也将持续更新!

  1. 购买连结 博客来
  2. 购买连结 三民书局
  3. 购买连结 台湾吧
  4. 购买连结 诚品书店
  5. 购买连结  聚珍台湾
  6. 购买连结  readmoo读墨

❐ 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, but it does rhyme.
#故事ê文协百年档案夹 📁

 

去年疫情爆发以後,我们才发现,小小的台湾也能和世界共存共荣,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,这和百年前台湾文化协会成立的初衷不谋而合。这个月,故事将带你一起认识那个热血澎湃,启蒙台湾人的 1920 年代。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