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世界豆浆大王】半夜睡不着觉,先看场少棒再来份烧饼:一篇文看懂冷战的国际棒球秩序

坐落在熙来攘往的永和中正桥头,永和豆浆的鼻祖──世界豆浆大王,据说是因为「棒球」才红起来的。
 
时间倒退个 50 年,自 1968 年台东红叶少棒队迎战来台的日本和歌山少棒队伊始,台湾的少棒比赛逐渐风行全岛,电视台公司见着了商机,开始投入巨资转播棒球比赛。1970 年在日本举行的太平区少棒锦标赛,台视不惜以卫星实况进行转播,这是国内第一次的彩色画面实况转播;隔年,中视又独家转播了台南巨人少棒队在美国的比赛,而就在这一年,巨人队夺下了世界少棒的冠军。
 

1971 年,台南市巨人少棒队在威廉波特最後一役,以 12:3 大胜美国北区队,夺下当年的世界冠军。(Source: 〈台湾新闻报底片民国六十年(六)〉,《台湾新闻报》,国史馆藏,数位典藏号:156-030109-0006-021)
1972 年台湾人聚集在商家门口前观看少棒比赛直播(Source: 国史馆,数位典藏号:150-031100-0020-018)

在那电视并不普及、只属於少数人专利的时代,邻居呼朋引伴、楼上揪楼下一起观赛也是理所当然。又因为台美间有十多个小时的时差,比赛结束时台湾时间往往已是深夜。专栏作家何凡曾这样形容熬夜看完 1973 年的巨人少棒队比赛的情形:

 

今天又准备熬夜看巨人少棒首战欧洲队,看完四点多,天蒙蒙亮了⋯⋯苟全性命於这个嘈杂的社会里,棒球比赛是一大解救,像是下了戒严令,那些在轮子上奔驰的人都停留在电视机前,耳根清静多了。孩子打球有这麽大的魔力,真是妙极了。
 

棒球,掀起了全台湾人的热情,才刚一起组团看电视转播的群众,在经过一夜热血沸腾的呐喊加油後,再相揪吃个早餐,继续津津有味地讨论方才的比赛内容,彼此分享、炫耀刚见证的那些致胜球──这个仪式,对於还沉浸在狂喜中的群众而言,也变得必不可少。
 
就在这股疯少棒的热潮下,原本只是外省饮食的豆浆油条,便也渐渐风靡起来。在那个麦当劳要在多年後才登陆台湾、仿照麦当劳建立起的现代餐饮业尚未发达的年代,没有美而美等连锁早餐店、没有开至深夜的咖啡厅、没有 24 小时营业的便利商店⋯⋯少数能开至深夜的餐饮业,就是永和豆浆店,1978 年就有过这样一则新闻纪录:

 

台北县永和镇与台北市不过半座中正桥之隔(北半桥属北市。南半桥属北县),别看它地方虽小,十余年来的发展却很迅速,特别是小吃,种类繁多,物美价廉,且各有它的特出处,很值得做一个介绍。……永和豆浆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特色,是打从傍晚六、七时起至翌日上午九、十时止,店开不夜,通宵营业,给那些夜戏晚归以及影视、歌星、演员、舞女、新闻从业人员……等人不少方便,尤其隆冬季节,热腾腾一碗下肚,确是驱寒妙品。

就这样来看,虽说无法完全确认永和豆浆是否是因为少棒队而一炮而红,但或许可以推测的是,在熬夜看完球赛时,开设在深夜时段的永和豆浆是少数可以裹腹的饮食业。晚上看电视转播、清晨揪团喝豆浆吃油条,也可能因此成了那些年台湾人一页共同的记忆。

不过且慢,那个年代的棒球,绝不只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已。

 
在众人奋力的加油呐喊背後,随着 1950 年代韩战爆发、美国第七舰队协防台湾,棒球赛事背後脱离不了的,是冷战下的文化政治──难道说,东亚一座小岛的棒球活动,除了催生一间间高朋满座的豆浆店外,其实还勾连了当时诡谲的世界局势?

 

1952 年的两场球赛,以及一座金奖盃

镜头转到 1952 年 6 月 7 日。
 
这天下午,台大运动场外挤满了人,到场观众约有三千人之多。这些观众都是准备参加等等即将开打的(以下请试着一口气念完):美国第七舰队旗舰白莱茂顿号棒球队和台湾空军棒球队的友谊赛。
 
遗憾的是,在这场比赛中,空军棒球队惨遭美军辗压,先发投手周文太和接续上场的林龙新怎麽投都能被击中,更悲惨的是,美军球员在跑垒、盗垒上还远胜过空军球员。最终比分定在 10:1,台湾大幅度落败输球。
 

延伸阅读:【冷知识周刊】第一四〇号:为什麽棒球比赛输了要去吃锅贴?

隔天,美军第七舰队继续挑战,这次代表台湾出场的是石炭队。这天适逢例假日,涌入台大球场的观众来到了万余人。比赛第一局,双方就激烈胶着,美军选手送出多记安打,率先攻下一分;攻守互换後,石炭队也击出数支漂亮的安打,搭配盗垒战术,最终第一局结束後双方 1:1 平手。此後数局,双方维持僵局,五局结束战成 2:2 平手。

想继续看下去吗?订阅後立刻揭晓⋯⋯
 

月缴方案149/月新会员首月 99 元优惠订阅
此方案季缴方案原价 NT447350/季浅嚐方案,阅读故事小试身手订阅
此方案年缴方案 原价 NT17881280/年深度探索,认识过去想像未来订阅
此方案49TWD/一篇我只想读这篇,支持好内容订阅故事,可以得到什麽?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