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:《少年吔,安啦!》用声音传达九零年代的生猛脉搏

1992 年 6 月,由侯孝贤监制、徐小明导演的《少年吔,安啦!》在戏院轰动上映。不过,「吸毒、黑道与青少年」的组合并非当时的市场主流,这部以青少年为题的电影,上映後即因为题材内容,被行政院新闻局列为限制级,不仅限制 18 岁以下的观众不得进入电影院,该片也无法在电视上播映。

 

这部话题满满却不被社会主流接受的电影,更在主角颜正国涉嫌犯案後,被大众贴上「带坏青少年」的标签,电影的宣传与影响力,在社会事件的渲染下,逐渐被时间淡忘。30 年後《少年吔,安啦!》重回萤光幕前,到底,除了影像与故事的突破之外,这部经典电影,还为 90 年代的台湾乐坛带来什麽样的冲击?故事慢新闻从头说起。

 


 

在一百多年来的电影发展史中,黑帮电影一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类别。首先,黑帮电影好像西部片与动作片一样,有着明确的市场分众与性别特色,是一种阳刚色彩极重,由男人拍、男人演,也拍给男人看的电影类型。

 

它的影响力之大,可以说在每一个男性的人格成长过程中,都扮演着近乎圣经一般的指导地位。就好比在浪漫约会电影《西雅图夜未眠》(Sleepless in Seattle)当中,男主角汤姆.汉克(Thomas Hanks)提到,一个看着《教父》长大的男人,一生都会用《教父》里的台词、角色甚至人物遭遇来比拟自己的人生景况,电影也教会他,一个成熟的男人,要用甚麽样的态度、举措,来面对生活中所面临的境遇。
 

《教父》开头的名场面:一位黑道老大的友谊,自有它的重量与代价。(Source: Komers Real/CC BY 2.0)

除此之外,在华人世界中,香港的电影工业始终以产业规模水准以及巨星卡司搭配,隆重打造出的黑帮电影,比如吴宇森导演的《英雄本色》系列、刘伟强与麦兆辉导演共同执导的《无间道》系列,还有杜琪峰导演的《黑社会》系列等等,都是大多数华人在提到黑帮时,立刻浮现的经典。

 

但我们很可能忽略在 1990 年代,当台湾新电影从 1980 年代戒严末期的社会高压中迸出,彷佛像是惊天响雷一般地大放异彩後,许多优秀的新世代影人出现,在解严後那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里,捕捉到台湾社会各种被压抑已久的、来自社会最底层的草根力量,留下了多部经典的帮派及青少年犯罪电影。

 

这些出自台湾导演的经典黑帮犯罪电影,包括蔡明亮导演的《青少年哪吒》、杨德昌导演的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》、《麻将》、陈国富导演的《只要为你活一天》,也包含了我们今天想要回顾的作品:由侯孝贤监制,徐小明编剧、导演的电影《少年吔,安啦!》。

⋯⋯想继续看下去吗?订阅後立刻揭晓!

月缴方案149/月新会员首月 99 元优惠订阅
此方案季缴方案原价 NT447350/季浅嚐方案,阅读故事小试身手订阅
此方案年缴方案原价 NT17881280/年深度探索,认识过去想像未来订阅
此方案49TWD/一篇我只想读这篇,支持好内容订阅故事,可以得到什麽?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